第24届广州国际生态农产品食品产业博览会

The 24th World Ecologic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Food Industry Exhibition 2025

2025年6月12-14日

广州•广交会展馆
& 首页 » 媒体中心 » 行业资讯

为农产品上行又“拼”了一年

时间: 2021.12.27
来源:农民日报,原题:《为农产品上行又“拼”了一年》

借助“拼购-产地直发”模式,云南新平冰糖橙由曾经“一篓篓地卖”到如今“一车车地卖”。 穆功 摄

今年10月份,位于四川大凉山深处的盐源县进入最繁忙的季节,种植户们把新采摘的“丑苹果”装进快递箱,通过电商平台“农地云拼”算法加持,一车车运出大凉山,在全程冷链中奔赴全国各地。这一年,盐源苹果以黑马姿态跃居电商平台苹果榜单前五,超过不少传统产区,和蒲江猕猴桃、会理石榴、贵港百香果、爱媛果冻橙等一道成为消费者眼中最炙手可热的“网红水果”。

在这些被“捧红”的明星产品背后,总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奔波不止——那个于沃野田畴中磨砺了6年有余的拼多多。从“脚上沾泥”的新电商,到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,这家“专心务农”的互联网企业正在成为解决农业供需矛盾的“行家里手”;一张“拼”了6年的农货上行版图,成了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演变发展的一个缩影。

新农人携手新电商:打造直连8.7亿消费者的农货上行“超短链”

6年前发生了什么?那时候,盐源县卫城镇的农民肖宗全还不是带领乡亲们种苹果的致富带头人“肖苹果”。

在柴达木荒原上的青海省格尔木市,青年创业者冯常俊还在品尝“屡战屡败”的滋味,他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的网店依靠藜麦、青稞等高原特产冲上杂粮榜单的第一位。

山西吕梁刘胡兰镇“95后”大学生李诗宣因网购了一个机械键盘,对电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,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起了网店。现在,他成为一名年销售额达1.3亿元的店铺老板,为英雄故乡带来了不一样的创业气象。

6年里,拼多多把数以千万计的“肖宗全”“冯常俊”和“李诗宣”聚集起来,通过“新技术+新模式+新农商”模式,成为助力中国偏远地区农货出山的中坚力量。今年10月,“肖苹果”在当地一场扶贫助农直播里当起了临时主播,售出盐源苹果1000多单;冯常俊一直在琢磨运营电商的事,并在2021年末打造了专供线上的“青稞品牌”,突如其来的爆红让他自己也措手不及;2021年“双十一”,李诗宣的店铺在下午5点单日订单量就已突破1.1万单,销售额超过130万,比去年增长了近4成。

还有一些熟悉的故事正在发生:

浙江省临海市涌泉镇95后商家陈凯因与浙大博士生的暖心对话而走红,被多家“央媒”密集点赞从而引发全国网友的“野性消费”,人们遂把“涌泉蜜橘”称作水果中的“鸿星尔克”。

三年前,回到四川大凉山的25岁空姐何爽转型新农人,不仅成了会理石榴“代言人”,还登上央视舞台“直播带货”,创下一晚卖出3万多件的记录。今年24岁的晏林英来自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,去年疫情防控期间当地大蒜滞销严重,宅在家里的晏林英就在拼多多上开了店;随着订单飞涨,单日大蒜销量最高超过15吨,为不少农户解决了销售难题……

目前,已有10万余名“新农人”在这个平台成长起来,并覆盖1600余万农户。2020年,该平台农副产品成交总额已经突破2700亿元,农产品订单量在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,同比增幅达431%,单品销量超过10万单的农(副)产品有4000多款。一个直连8.7亿消费者的农货上行“超短链”正在形成。

“品牌化+平台化”:推动资源要素下沉乡村重塑产业生态

11月,瞭望智库发布《2021农村电商发展趋势报告》,指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线上销售呈现“品牌化+平台化”趋势,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将技术、人才、资本等要素带到农村,为农业生产赋能,为农产品流通的“最初一公里”蓄力,将平台和品牌的潜力挖掘并融合起来,重塑了农产品供应链和价值链。

今年,拼多多开展了一系列以地理标志农产品为依托的助农推介活动,既拓展了农产品的销售空间,又推动了一些区域公用品牌的传播。比如,已有160多年种植历史的“度尾文旦柚”今年遇到了“麻烦”,通常每年9月中旬就开始上市,却因今秋福建疫情防控的影响采摘时间一度拖延,不少柚子眼看就要坏在地理。当地政府联系拼多多发起公益直播助农活动,短短半小时吸引超过24万人次网友观看,不仅当天带动文旦柚订单量同比上涨超过368%,并引发了一波当地果农“井喷式”的“开店潮”。

10月以来,为助力苹果丰产丰收,推动苹果产地发展及区域公用品牌建设,四川、山西、陕西、山东、甘肃、新疆等六大国内苹果产业带与拼多多一道开启苹果“双11狂欢”,平台投入百亿补贴等扶持措施广泛汇聚需求,为类似于“盐源苹果”等一大批“新锐品牌”提供了足量的成长空间。

之后,拼多多又开启了为期半个月的“双12柑橘橙狂欢季”,把“致敬劳动,感恩土地”作为活动主题。其间,广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广东、四川、江西、云南等七大柑橘橙产地通过限时秒杀、万人团等资源涌入千家万户,推动丹棱橘橙、赣南脐橙、荔浦砂糖橘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卖出规模、销出口碑。

《2021农村电商发展趋势报告》显示,目前每天有数千万订单诞生在农村地区,农产品上行每年的新增市场规模超过了千亿级别,在中国乡村助力孵化了海量的就业岗位,以拼多多等平台电商为代表的“最初一公里”战略,有力推动了农业生产要素的重构,打破了农产品规模化的制约,为农产品品牌化的深入打下了扎实根基。

以科技赋能农业:营造数字时代传统产业创新发展氛围

2021年8月,一项致力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普惠项目“百亿农研”正式落地——由平台出资,为那些有机会“付诸实践”的农业科研探索提供舞台。

2020年和2021年,中国农业大学、浙江大学分别联合拼多多发起“多多农研科技大赛”,去年是草莓,今年是番茄,通过人工智能和传统顶尖农人“同台竞技”的方式,开展“蔬菜水果种植”的“人机大战”,为的就是探索一种能够“惠及小农”、可操作性强的智能化生产方式。

今年8月,第二届“多多农研科技大赛”正式启动。比赛邀请全球青年农业科研团队加入,利用前沿的营养科学、精准农业等技术,在6个月内以绿色和可持续的种植方式挑战种植高品质、高产量番茄,并在关键营养元素指标上进行考核。9月份,进入决赛的4支“人工智能”战队开启了为期6个月的比拼,在云南“多多农研基地”他们通过“远程操控”的方式悉心培育番茄种苗。预计12月至2022年1月,首批“人工智能”番茄将挂果成熟。

早在去年7月,第一届“多多农研科技大赛”已有成功探索。众多青年科学家、顶尖传统农人以高原草莓种植为选题,通过比赛来探寻本土化的数字农业解决方案,最终多套“算法”经过考验,并于今年投入到当地农场的经营中。

此外,为鼓励更多有志青年投身数字农业,拼多多还与联合国粮农组织、浙江大学等连续两年携手启动了“全球农创客大赛”,旨在发现和推广以青年为主导的创新商业模式、数字解决方案,释放粮食及农业领域创新潜力,解决新冠疫情暴发对农产品上行带来的问题,并孵化更多的涉农科技成果。

可以预见,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,一个汇聚了广大新农人、科研机构和广泛社会力量的拼多多,还将进一步扎根乡村、向上生长,为实现一个彰显时代特质的三农梦想继续“拼”下去。